在过去的20年里,亚马逊通过不断的增长巩固了其在美国以及全球的地位。然而不断涌入的其他电子商务平台,正在逐渐蚕食亚马逊的市场份额。
一、 在线流量之争
调查机构Finbold提供的数据表明,截至目前,今年亚马逊在美国的在线流量仅增长了28.12%,不及阿里巴巴国际站的四分之一,今年阿里国际站的在线流量增长率为98.45%。在入选的电商平台中,阿里巴巴的增速总体排名第三,亚马逊排名第八。
在整个电商领域,SHEIN的增长率最高,为183.45%,其他著名的零售商包括Etsy、速卖通和沃尔玛,增长率分别为26.16%、13.51%和11.65%。
从这些巨头的表现也可以看出,增长速度并不能代表整体的平台规模和真正的市场份额,尽管增速放缓,但亚马逊仍是美国电商平台的领头羊。目前,亚马逊在增长、盈利能力和估值方面仍占据优势。
在如今的商业环境下,不同的商业模式也是造成亚马逊和阿里巴巴增长速度不同的重要原因。亚马逊直接向消费者销售商品,而阿里巴巴主要充当独立买家和卖家的市场。简而言之,阿里巴巴国际站采取B2B模式,而亚马逊则更多采取B2C模式。
商业模式的不同,导致阿里巴巴和亚马逊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竞争对手。
二、 商业模式带来差距
在整体的电子商务领域,亚马逊和阿里巴巴或许会被看作竞争对手。然而,在美国,他们实际上是一种共生关系,阿里巴巴是亚马逊卖家销售的大宗商品的重要来源。
因此,阿里巴巴在美国的电商业务主要专注于农业、食品、保健和美容、电子和医疗用品等小众产品,受经济环境影响较小。
而亚马逊的在线业务在过去几个月一直饱受打击。最近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中,亚马逊预计第四季度收入将在1400亿美元至1480亿美元之间,同比增长2%至8%。远低于分析师预计的1551.5亿美元。正因如此,在财报发出后,当天亚马逊股价暴跌13%。
这也是今年亚马逊的业绩第二次令投资者们失望,4月份,亚马逊对第二季度的悲观预测导致其股价下跌14%。
亚马逊的悲观预测对即将到来的年末假日购物季来说不是个好兆头。Adobe的数据显示,分析师认为今年年末网络销售额预计仅增长2.5%。
不仅如此,10月中旬,亚马逊举行了Prime Early Access促销活动,对标Prime Day,希望借此推动年底销售。然而第三方分析师收集的数据显示,由于消费者感受到通货膨胀的压力,此次购物活动可能并没能达到预期效果,表现平平。
因此,阿里国际站和亚马逊的增长差距也显示出,尽管目前消费者需求仍旧存在,但在线业务已经发生了逆转。随着越来越多消费者转变支出结构,减少支出预算,不同类别的销售对比可能会相当明显,同时,同一类别的销售差距也会逐渐拉大。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