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服务量超80万人次,微医等数字医疗平台加速行业冰雪消融

日服务量超80万人次,微医等数字医疗平台加速行业冰雪消融

“连接了32家互联网医院,微医平台高峰时期一天的咨询和接诊量超过80万。”

日前,微医创始人廖杰远在一档访谈节目上分享的一组数字,引发行业对中国战“疫”新阶段数字医疗平台角色担当的关注。

2022年12月以来,多地疫情攀峰、感染人数持续走高,线下医疗机构承压之下,大量患者涌入了线上平台寻医问药——此刻,互联网医院作为医疗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支点,与大型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组成抗疫的“铁三角”。

数字医疗被推上“前台”并非偶然。近年来,随着国家监管政策的完善、数字技术的进步以及居民线上就医习惯的养成,国内数字医疗行业迅猛发展,微医等数字医疗平台备受市场关注。有别于医药电商、在线轻问诊等平台,微医等以严肃医疗服务为主的数字医疗平台,在搭建数字医疗基础设施、培育覆盖上下游产业链新业态的基础上,跑通了“数字健共体”等新模式,支撑起其面向亿级用户的规模化的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

疫情催化“三位一体”新冠防疫体系成型

数字医疗赛道提速,早就有迹可循。

2020年新冠疫情初期,我国力促互联网医疗作用的发挥,微医等平台通过上线新冠防控和救助平台等方式,开辟阻击疫情的“空中战场”“互联网+医疗健康”新业态加快发展。

面对疫情来袭,发挥“互联网+医疗健康”作用,再次成为国家政策指导方向。

2022年12月1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通知,互联网医院可线上开具新冠处方,互联网首诊“破冰”。

2022年12月15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提出,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政策端的扶持以及用户侧的需求扩大,互联网医疗平台乘势起航,微医、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等纷纷上线新冠服务平台。其中,微医率先上线“全国居家医疗保障平台”,并协助天津、山东、上海、浙江、福建等多地上线区域性平台,开展互联网医院“新冠门诊”、慢病复诊购药等在线服务。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近期发布的一份新冠疫情感染报告显示,55%的感染者使用了线上平台问诊、电话问诊等一种或几种不同形式的医疗服务,而使用医疗机构门诊/急诊服务和住院服务的感染者的比例分别为17%和5.5%。线上问诊等互联网诊疗服务在抗疫中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

不过,行业也意识到单纯线上诊疗服务的局限性。一方面,互联网医疗在高龄群体中的渗透率较低,而老年人基础病较多,是疫情防治的重点人群;另一方面,单纯的在线服务难以贯穿患者的全病程,无法形成服务闭环。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文件提出,加快在互联网医院实现首诊的基础上,构建融合基层医院、大医院、平台型互联网医院“三位一体”的疫情防治体系。《以医联体为载体做好新冠肺炎分级诊疗工作方案》要求,以网格化布局医联体为载体,完善亚定点医院、定点医院、医联体和医联体外部协作的三级综合医院之间的转诊机制,并提出利用互联网医院等信息化平台和技术手段。

为推广典型实践,2022年12月3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转发天津市应对疫情高峰医疗救治工作主要做法。

天津市以天津微医互联网医院为牵头单位,协同全市266家基层医疗机构组建天津市基层数字健共体,依托健共体数字化赋能,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将全市206万65岁以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网格化的管理、救治;同时,开发居家医疗保障服务功能,开展线上复诊、电话问诊、送药上门等服务。

黑龙江的实践近期也备受关注。该省上线了“健康龙江新冠医疗服务”平台,由微医承担平台的主要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工作,全面整合线上线下的医疗、医药资源,上线16000多名基层医生,为全省数千万居民提供网格化的医健服务。

可以说,新阶段的疫情防治,一方面暴露出长期以来医疗系统在上下级协同、三医联动等方面存在的难题,同时也凸显了以数字化推进医疗服务体系升级的紧迫性。

构建以数字化为驱动的紧密型医联体

未来,疫情的常态化防治,特别是老年人、孕妇、儿童、慢性基础病患者等重症发生风险较高人群的服务管理,将成为我国医疗服务体系面对的长期挑战。

疫情防控实践中,构建“三位一体”医疗服务体系,为破解以上难题提供了解题思路。这背后也是行业贯彻《关于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经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国家重要医改政策,持续实践积累的成果——

构建以数字化为驱动的紧密型医联体——数字健共体,以健康责任制为基础,逐病种为患者提供贯穿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维护服务。

这一点在微医的天津实践中得到体现。天津市基层数字健共体依托数字化平台,在基层医疗机构落地统一的云管理、云服务、云药房、云检查“四朵云”平台,及线下标准化的慢病管理中心,实现了逐病种的标准化诊疗、集约化云药房、集约化云检查,实践“按效付费”措施,成为天津市全面推行糖尿病门特健康主管责任制的“排头兵”。

截至2022年12月,该健共体已与133家基层医疗机构和5家二级医院共同建设慢病管理中心,建档管理患者168万余人,包括糖尿病患者63万人;其中,已签约入组并纳入糖尿病门特健康主管责任制管理服务的糖尿病患者有10万余人。成效上,试点基层医疗机构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76.68%,管理超过3个月的患者血糖达标率提升超21%,已落地按人头付费的医疗机构医保结余率达到16%-31%。

山东也是微医较早探索数字健共体的地区。在山东,微医通过落地数字健共体广泛整合大型医疗机构资源,打通医保支付,在济南、泰安、潍坊等地市落地40余家慢病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三师共管”服务。公开报道显示,微医以数字健共体为核心的业务已覆盖山东全省16地市,累计服务参保人超2300万次,服务慢病人群近300万人次。

数字健共体对医疗体系的重塑,产生显著社会效益。2022年4月,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印发文件提出:引导地方探索基层数字健共体建设。

同时,数字健共体“强基建、重运营”的商业路径也开始跑通。以天津市基层数字健共体来分析,该健共体于2020年4月全面启动,目前日门诊量已超1万人次,单月营收规模已逾1亿元,显示出其相对于传统医院的高增长潜力。

据媒体报道,微医已在山东、福建、天津等省(市)落地数字健共体业务并实现常态化运营,这些省份的多地市数字健共体达到大型三级医院业务及营收规模。另外,微医30多家互联网医院中,有20家左右打通医保支付,已具备在更多地区建立数字健共体的基础条件。

市场回暖,数字医疗打开上升通道

数字医疗是我国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容量不可小觑。据FutureMarketInsights的数据,2022年全球数字医疗市场规模为2242.4亿美元,预计2022-2032年间将以27.7%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增长。中国是最具潜力的数字医疗市场之一,外界普遍预估达千亿级规模。

2022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特别是近期,随着中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社会经济活动复苏,一二级资本市场预期也将回暖,中概股、港股的互联网医疗平台估值步入修复通道,给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财信证券日前指出,考虑到疫情及地产对国内经济制约作用消退、美联储加息预期边际放缓、全球紧张局势缓解,此前压制市场走势的业绩、估值、风险偏好等三大利空都已明显转向,叠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策利好持续释放,预计2023年A股、港股市场机会大于风险。

东吴证券发布报告称,目前互联网医疗的渗透率尚有较大提升空间,随着国家对“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大力支持和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在线诊疗等赛道有望迎来增长。

当然,在最重要的行业基本面上,微医等平台通过业务和商业闭环的构建,社会和市场潜力加速释放,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

整体而言,多重利好因素驱动下,我国数字医疗发展或将步入一段黄金发展期,头部数字医疗平台正抓住时机加快发展,以巩固市场地位。长期来看,从业者还需利用好数字化优势,依循政策指引和市场刚需,不断提升医疗健康服务品质和内涵,才能真正完成对传统医疗服务体系实质意义的升级。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30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