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春节人们过得怎样?幸福感有多高?
一项调查显示,兔年春节期间,“异地过年”(包括返乡探亲和旅游)群体的春节幸福感(5.79)要比“就地过年”群体的春节幸福感(5.30)高,但都介于“比较开心”与“开心”之间(1为最低值,7为最高值)。总体上,“比较开心”以上人群占比为83.1%,“异地探亲或旅游过年民众”的春节幸福感与去年(5.51)相比有显著性提升。
上述结果来源于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贾建民、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薛澜和博士生袁韵、香港大学副教授贾轼等组成的研究团队开展的全国性问卷调查。
研究团队于去年12月下旬和今年春节假期后在Credamo调研平台对3000多位民众开展两次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5276份,样本来自全国249个城市,年龄段以20岁至50岁、有春节探亲需要的群体为主,覆盖各类社会群体。
人们的春节出行意愿也有提升。调查显示,今年春节选择“就地过年”的人群占比为63.5%,显著低于去年的76.06%。春节前的调查显示,倾向“异地探亲或旅游过年”的人群要比“就地过年”的人群在平日的压力感更大、生活满意度较低。春节假期过后,前者通过春节回乡探亲或旅行的方式提升了春节幸福感,减少了上述差距。
人们的春节出行计划中,98.17%为探望父母和老人,22.23%为探望孩子和配偶,49.48%为探望其他亲朋好友,12.35%为旅游度假。调查显示,春节期间选择旅游度假的群体的春节幸福感最高(5.98)。
模型分析显示,春节期间,人们与亲人团聚、朋友聚会是提升春节幸福感的主要途径。在春节期间,与“就地过年”的人群相比,“回乡探亲过年”的人群与亲人团聚对春节幸福感的积极影响更强;同时,观看央视春节晚会更加显著地提升“就地过年”人群的幸福感。在春节假期,除夕是过年气氛最隆重、最热闹、最喜庆的一天。85.3%的受调人群表示在除夕这天比平日更加愉悦,而从年初一到初四,该比例分别下降为77.6%、62.5%、43.9%、30.2%,到初七仅为9.6%。
此外,新冠疫苗剂数与春节幸福感正相关,剂数接种越多的民众其春节幸福感越高,尤其是接种四针以上的群体。
【新闻+】
用机器学习洞察兔年春节幸福感和疫情感知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团队应用可解释性机器学习模型与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调查数据,更加准确地探究各种因素对广大民众兔年春节幸福感和疫情感知风险的影响和关系。
“机器学习和统计分析模型为我们提供了更加科学的数据洞察方法,我们采用EBM模型中的特征贡献度来分析各种因素的影响强度,应用回归模型的系数判别这些影响是否显著和影响方向(正面或负面影响)。”据介绍,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民众春节幸福感贡献最大的前五位因素依次为:家人团聚、央视春晚、春节聚会、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弹性(如图1(a))。与该研究团队去年的调查结果相同,与亲人团聚仍然处于影响广大民众春节幸福感受的首位因素,观看央视春晚、参加朋友聚会也会增添人们的春节幸福感。
影响春节幸福感和疫情感知风险的各种因素分析
“异地过年”(包括返乡过年和旅游)群体比“就地过年”群体更加显著提升了他们从家人团聚和朋友聚会中获取的幸福感。感知压力和感知风险对春节幸福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分析显示,感染人群与未感染人群在春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等方面并没有显著性差异。
团队通过测量民众的感知风险来了解他们对于新冠疫情感受到的威胁强度。对影响最大的依次是感受压力、尽量待在家中、防护行为、储备防疫药品和物资、心理困扰度等(如图1(b))。分析显示,这些心理情绪和行为对民众的感知风险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心理弹性高(能很快从困境和挫折中恢复过来)、周围无人过世、旅游多、身体健康、新冠疫苗接种更多的人群对于疫情的感知风险较低。异地探亲或旅游过年与就地过年人群在感知风险上没有显著差异;新冠感染过的人群比未感染人群对疫情的感知风险要高一些,特别是感染症状越强的人其感知风险越高。
影响春节幸福感和疫情感知风险的各种因素分析
调查显示,大部分民众至今仍然对新冠病毒感染保持一定的警惕性,仍然有58.4%的受调人群表示比较担心自己可能感染或再次感染新冠病毒,有69.3%的人表示比较担心家人可能再次感染。75.2%的受调人群计划今年继续接种新冠疫苗的“加强针”,45.2%的人考虑在半年内接种。
【记者】孙颖
【通讯员】马明霞 冯芷琳
【作者】 孙颖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