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改变思维,思维决定命运
欢迎关注头条号“磅礴思维”
如果说,过去十年,哪个行业造福最快?
那一定离不开这两个行业:互联网和房地产。
不信的话,请看一眼过去十年福布斯排行榜和胡润百富榜变动的富豪名单。
但是如果说,过去十年,普通人从事哪个行业最能改变命运?
那答案可能只有一个:互联网。
为什么这么说?
第一,互联网的造富速度最快。
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用这句话形容互联网的造富速度也不为过,美团外卖、滴滴打车、共享单车、拼多多、抖音,互联网行业用一个个案例证明了从籍籍无名到位列富豪榜,只需要短短几年。
其次,普通人参与机会最大。
互联网既不需要房地产开发、工业制造动辄几亿、几十亿的重资产投入,也不需要金融那样的行业壁垒,普通人坐上牌桌的机会大大增加。有时只需要一个好的想法,再拉来一个小团队,就能创造财富的神话。即使不参与创业,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刚毕业几年可以轻松实现年薪几十万,这在传统行业是难以想象的。
因此,尽管996加班制度、残酷的企业文化为社会所诟病,更是时不时有员工猝死,但互联网行业的高薪,还是让无数年轻人趋之若鹜,尤其是高校毕业生们前赴后继奔向互联网行业。
在相亲市场,互联网大厂员工的身份更是压过了公务员、医生这些传统的丈母娘“心头好”工作,成为新时代金龟婿的代表。
农村大学生如果能够入职互联网大厂,更是一件值得敲锣打鼓庆祝的好事,排场不亚于高考考上了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
但是,新冠疫情给互联网行业狠狠的上了一课。
2022年:中国互联网行业有史以来最“冷”的冬天
寒冬,成为了2022年互联网行业的缩影。
降薪、裁员成为了互联网公司打工人习以为常的常态。
阿里巴巴集团近日公布了2023财年第三季度(自然年2022年第四季度)财报,数据显示,阿里过去一年其裁员达19000人。
经计算,2022年全年,阿里巴巴集团员工数量减少19576人。其中一季度减少4375人、二季度减少9241人、三季度减少1797人、四季度减少4163人。
其实,在疫情刚开始的2020年,互联网行业还是一片火热,直播带货、线上教育、在线会议……,过去难推动的线上业务,一夜之间迎来了春天,互联网行业都沉浸在一片喜悦当中。
当然,如果疫情在2020年结束了,那就皆大欢喜。
但是,后来我们才知道,2020年只是疫情的开幕式。
2021年,资本无序扩张的重锤砸下,蚂蚁金服、滴滴、在线教育、美团都狠狠挨了一记敲打。
2022年,迎来了抗疫最艰难的时刻,经济下行,制造业、消费不景气,依托于实体经济之上的互联网行业这时候才后知后觉,意识到,这可能是中国互联网行业有史以来最冷的一个冬天。
好一点的公司部门调整、业务收缩,降薪裁员,差一点的互联网公司则是破产、倒闭,员工解散,数不清的公司死在了互联网的寒冬里。
互联网行业还有春天吗?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思考一下:为什么会有互联网行业的冬天?是什么造成了这一次的寒冬?
很多人会说,那还用问吗?当然是因为疫情。
还有人会说,是因为中美贸易战。
诚然,这些都是重要原因,也是造成大环境不好的客观因素。
但是,这不是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互联网行业自身内功不足,根基不稳。
与其说是互联网行业寒冬,不如说是对过去过热的互联网行业的阶段性调整,是刮骨疗毒,是新陈代谢。
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的时候,中国网民们集体狂欢,宣扬中国“新四大发明”:手机支付、共享单车、淘宝、高铁,以为中国互联网是高科技行业,领先于世界。
但是,新四大发明里面除了高铁以外,哪个是科技的创新?
于是乎,代表着“高科技”“创新”的互联网行业,在美国的技术封锁下现了原形,中国老百姓们猛然发现,那些包着高科技外衣的互联网公司只是穿着“皇帝的新衣”,所谓的互联网繁荣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
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们,只是把赚钱的模式从线下照搬到了线上,从国外照搬进了国内,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繁荣建立在“卖货+广告+收租”这三种商业模式上。
归根到底,互联网的繁荣是建立在实体经济的繁荣之上。
早在疫情来临之前,互联网经济就已经增长乏力。全民狂欢的双十一,为了撑起销售额数据,将预售期提前到了一个月,更是将一个月的销售额都算在内,就已经说明互联网消费的想象空间到顶了。
同样的道理,可以看看智能手机市场、外卖市场、打车市场、在线音视频等等,都触碰到了所在领域的天花板。
而狂突猛进的业绩,遮盖了中国互联网行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他们全然没有意识到自身的实力并没有想象当中强大。
于是,当疫情和外部环境变化,整个互联网行业就陷入了所谓的寒冬。
互联网行业还有春天吗?
这几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和家长们,选专业时肯定要纠结的一个问题是,孩子还能不能学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相关专业未来前景怎么样?
换句话说,中国的互联网还有未来吗?中国互联网的下一个春天在哪里?
其实,如果了解互联网发展历史的话,答案就显而易见。
八九十年代,个人互联网在美国兴起,并逐渐扩展到全球,也就造就了历史上著名的“互联网泡沫”。
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微软、苹果、亚马逊、谷歌、雅虎,以及中国的阿里巴巴、搜狐、腾讯、金山等公司,甚至还没有开始造车的马斯克,都是在这一轮互联网泡沫发展过程中壮大起来的。
而现在我们听到的一些概念,VR、新能源、互联网金融、元宇宙,更是早在90年代就曾经激起过一大批投资人的投资热情,也让互联网泡沫越吹越大。
然后,到了2000年,互联网泡沫(Dot-com bubble)彻底破灭。美国纳斯达克指数从2000年的历史最高点5048一路跌到2002年的1114,整个股市市值蒸发了三分之二。不少明星公司市值断崖式下跌甚至关门歇业,一大批程序员失业转行,只有不到一半的互联网公司苟延残喘活到了2004年。
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可以说是互联网行业的至暗时刻。
但是,互联网行业就此死掉了吗?
并没有。
在短暂的调整以后,互联网行业很快迎来了“下一个春天”,迎来了更加蓬勃的发展。
寒冬终将过去,春天必然到来。
互联网行业的下一个春天在哪里?
但是,互联网行业的下一个春天会在哪里?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
扎克伯格押宝元宇宙,谷歌和微软押宝人工智能,有人选择区块链,有人相信Web 3.0,政府们投入数字化和工业互联网……
无数人在为互联网行业找出路,找下一个春天。
但是,没有人知道能否成功。
笔者看来,这些方向不能说不重要,但是只能说是解决当前互联网危机的权宜之计,却不足以支撑互联网行业的未来发展。
为什么?
因为互联网危机的根源没有得到解决。
计算机的算力水平决定了互联网的应用上限。回顾互联网行业发展史,可以看出,互联网行业的每一次繁荣发展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突破。
互联网的寒冬,与其说是经济的寒冬,倒不如说是技术的寒冬:人类正面临硅芯片计算机的理论极限。
目前,人类能够逐渐制造出的最先进的计算机芯片是3nm工艺,正在向2nm工艺迈进,离理论极限1nm工艺只有一步之遥。
但是,即使这2纳米的工艺取得突破,它的计算能力也不足以支撑互联网的下一个春天。
换句话说,硅芯片计算机这条技术路线,很快就要走到尽头了,已经无路可走了。
可能的希望:量子计算机与三维互联网
人类计算机目前所处的阶段,某种程度上与上世纪60、70年代非常相似,传统的晶体管计算机走入死胡同,硅芯片计算机诞生,互联网从此迈入新台阶。
几十年过去,现在的最新款智能手机的计算能力,比晶体管时代全世界计算机算力之和还要强大得多。
算力的差别,也导致了两者应用的天差地别,一个只能是少数机构运算的机器,一个成为了全球人手中离不开的娱乐工具。
我们很有可能,正处于新一代计算机诞生的前夜,从硅芯片计算机向量子计算机过渡的前夜。
想象一下,随着新一代计算机技术的突破,你我家中随便一个智能设备的算力都可以超过目前全球的算力总和。
具有如此算力的计算机将撑起互联网行业怎样的想象空间?
笔者认为:应当是类似于黑客帝国等影片中展现的三维互联网。
真正可以让使用者身临其境,甚至可以将人类的意识上传到虚拟空间的互联网。
三维互联网的实现,离不开更加庞大的算力和更加强大的网络。
仅仅是将一个人的思维上载,可能就需要无数台目前全球第一的超级计算机的算力,不要说计算机的费用,单纯计算机运行的空间和电费,普通人就难以负担。
这也是我为什么不看好元宇宙的原因:以目前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元宇宙只能停留在二维化水平。
无非是这个二维的平面是铺展在电脑屏幕上还是手机屏幕上,是在智能手表上还是在智能眼镜上而已。
本质上,还是因为短时间内计算机算力水平没办法突破,无法支撑虚拟世界这种级别的想象力。
感谢阅读!
喜欢的朋友,请关注作者“磅礴思维”
往期精品:
- 扩招的隐患,新一轮“国企下岗潮”会不会到来?
- 大放水时代,中国房地产未来谁来接盘?
- 盘点“专家”离谱言论:专家翻车的背后,失掉的不止是公信力
- 高启强和李有田的奋斗人生:《狂飙》背后的中国式阶层跨越
暂无评论内容